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3日 作者: 已有0人参与评论
北京时间2月20日,由博鳌亚洲论坛高尔夫球会、CCTV5+、中艺体育三方联合发起的,中国首个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论坛:“博鳌-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论坛”,19日下午在享誉世界的博鳌亚洲论坛举行,这个以“新起点、新机遇、新未来、新动力”为主题的论坛汇聚了行业领军人物、体育资深从业人员、中国职业球员代表、媒体代表、地方高尔夫球协会嘉宾代表,而所有嘉宾的分享对象则是中国青少年高尔夫未来之星明星赛的众多球员、家长以及关注青少年高尔夫发展的人士。在论坛上,高尔夫业内外的精英人士借助赛会给出的“中国青少年成才之路”的主题从个人经历和行业经验出发,用心沟通、用心讲述。嘉宾分享的话题始终紧扣怎么推动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的发展展开,开拓了与会人员的视野,也启迪着不同的思维。
麦克国际高尔夫学院总监、中国国家队技术顾问迈克尔-迪奇(Michael Dickie)从业16年,曾经执教国家女队,学生包括:李昊桐、林希妤、石昱婷等,是中国公认的最优秀的青少年教练之一。迈克尔-迪奇是第一个做主题报告的嘉宾,他用《结合青少年身心成长探讨符合实际的训练模式》的主题,解答中国家长在青少年教学中的困惑。他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国内外特点的不同分享给现场的球员和家长:青少年教学与成人教学存在巨大的不同,除了身体的因素之外,还有心理的因素,需要培养青少年的兴趣,让他们不是被动学习高尔夫,而是产生一种由内到外的需求。他同时谈到了中国家长的一些误区,包括过于看重挥杆的完美、忘记实用性才最为重要;花了太多时间在练习场,缺少下场实战经验;没有摆正家长的位置,过多干涉教练教学等等。他的观点新颖独特,讲解风趣幽默,同时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辽宁省高尔夫协会主席刘凤鸣则带来了高尔夫之外的智慧。刘凤鸣曾任辽宁省体育局副局长,带领辽宁取得了过田径项目在奥运会上的的辉煌战果。他通过田径方面的一些个人经验,举一反三地探讨了《如何打造完善的青少年高尔夫培育机制》。他在报告中指出高尔夫的训练不应该单一化,有时候需要逆向思维,有时候要以退为进,另外训练高尔夫的时候,也可以借鉴其他项目的训练思路,比如体能训练可以通过参与不同项目锻炼专项身体素质,参加别的体育项目也可以起到调节球员打球状态和兴趣的方式。
肖瑟曾经是中国第一批参加青少年赛事的球员,他后来留学海外,回国后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职业高尔夫球手,现在的身份是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以及北京队领队。他将中国青少年高尔夫亲历者的切身感受生动、直接的分享到自己的主题报告中。他既能够体会家长的心理、也能够分析体能、技能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职业球员的身份让他能够为小球员给出实战中的经验建议。
主题报告荟萃了各位嘉宾多年心得的精华,,而随后的多方讨论则是观点交锋火药味十足。讨论的嘉宾除了迈克尔-迪奇、肖瑟之外、还有中高协差点系统官方营运机构——中体旅(北京)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赖贺斌、以及本次论坛的东道主: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高尔夫球会总经理刘炳和。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平衡好学业与高尔夫之间的关系”上,而要不要上大学成为了争论的焦点之一。
正在努力加载评论,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