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2日 作者:姚瑶
点击:2113 | 评论:0
内容: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新中国革命的先驱与建设者。
也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元勋、奥运第一人。
他打出了新中国高尔夫球的第一杆。
他的一生见证了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出生在河北省霸州市堂二里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战爆发后,他带领一只
学生剧团一路宣传抗日,于1938年到达延安,参加革命。剧团从成立到解散一共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
,对于这段数月,90岁的荣高棠依然坚定的说:“那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荣高棠任团中央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在毛泽东的指示下,荣高棠开始筹备新中国的第一
个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并担任秘书长。1952年,荣高棠同志率领新中国第一个中国体育代表
团前往芬兰赫尔辛基,在奥运会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赫尔辛基)奥运会深深的触动了荣高棠,回
国途中,荣高棠考察了苏联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体育建设,回国后,荣高棠立即向中央打了报告,建议成
立国家体委。作为体委副主任的荣高棠积极准备着参加下一届的奥运会,然而,由于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坚
持两个中国的做法,使中国体育代表团没能出征1956年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并于1958年宣布退出国际
奥委会。当时除了乒乓球外,中国许多运动项目都无法再参加高水平的国际比赛。他尽心尽力的开展新中
国的体育事业,不仅让新中国的体育从无到有,而且缔造了一个乒乓王国,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男子单
打冠军给全国上下带来的震撼,给全国人民带来的鼓舞,而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更是辉煌的赢得了三
座奖杯,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精神鼓舞。
迫害致死。荣高棠在监管期间写了大量的笔记,由于他得不到纸张,这些密密麻麻的字是写在他收集的烟
纸,洗衣粉,药品等纸袋的背面,凭借记忆,荣高棠还把一些中文语句翻译成英文、法文,在最艰难的时
候,还坚持学习外语,这是他多年从事外事体育工作的习惯,也是坚信自己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坚信
中国体育必将有一天能走上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奥运会。1979年,日本名古屋会议召开,中国重新回到
国际奥委会。也就在这一年,阔别体育工作12年之久的荣高棠终于被平反,回到国家体委。1983年,国际
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荣高棠一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以表彰他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和促进中国与世界各
国体育交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成为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1983年的全运会作为1984年洛杉矶奥
运会的大演练。闭幕式上,想到即将实现的奥运夙愿,荣高棠兴奋异常,这位古稀老人用他特有的豪迈激
情,感染、鼓舞着所有人。“零的突破!”许海峰的神枪射落了1984奥运会第一枚金牌,新中国在奥运赛
场一亮相就轰动世界,圆了金牌之梦。在这届奥运会上,荣老遇到了热心支持中国体育的香港企业家霍英
东,两人十分投缘,霍英东请荣老在内地修建的第一家高尔夫球场开球,回国后,荣老履行了对霍英东的
承诺,打出了新中国高尔夫球第一杆。为了提高中国高尔夫球员的竞技水平,中国开始举办一些国际性的
赛事,1994年举办了第一届沃尔沃中国公开赛,时至今日,沃尔沃中国公开赛仍是最有分量的比赛之一。
强烈愿望,1993年,他终于盼来了申办奥运会的时刻,但是这一次我们遗憾的以一票之差落选。荣老当时
落泪了,因为他担心自己这辈子没有机会在家门口看奥运会了。8年的时间过后,第二次申办时刻又一次来
临,荣老夫妇应邀准备参加民间申奥声援团,奔赴莫斯科助威。这一次我们成功了,莫斯科沸腾了,北京
沸腾了,中国沸腾了,荣老笑了。
传奇色彩。他的生命与中国体育梦想息息相关。
这位老人就是原国家体委秘书长、副主任、国家体委顾问——荣高棠。 荣高棠,原名荣千祥,1912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体育领域也受到了牵连,荣高棠被造反派打到,而贺龙元帅则在这次活动中被
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后,看着中国国力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荣老产生了把奥运会也搬到自己家门口的
作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荣老对奥运会的梦想矢志不渝,他的经历坎坷,曲折,富有
中国首家轻奢运动平台再发力 ——荷兰皇家弗里斯兰马术项目入驻滴滴打球管家
MONDO MARINE SUPER YACHT NAMELESS M41超级游艇MONDO MARINENAMELESS M41
Sarissa Vitters Shipyard Tom Nitsch Tom Nitsch感受萨里沙维特斯游艇帆船
Sailing Yacht EMMALINE 帆船游艇Emmaline乐活享受
Mulder 94 Voyager 穆德94型航行者上的家庭生活享受
正在努力加载评论,请稍后~